上海首例期貨對敲詐騙洗錢案
【案情介紹】
2013年4月12日,受害人陳某向上海市公安局經偵總隊舉報稱,其將名下390萬元期貨賬戶交由通過互聯網搭識的職業(yè)炒家“陳某某”操作,以此獲取每日1‰的固定收益。但是,因該炒家通過期貨合約對敲交易轉移資金,最終造成陳某期貨賬戶高達390萬余元的巨額虧損。
接報后,公安機關經過近40天的多地摸排,最終確認了胡某某就是本案的犯罪嫌疑人,并陸續(xù)發(fā)現其他三名犯罪嫌疑人。經查,2013年1月至3月期間,犯罪嫌疑人胡某某、陳某、丁某某、張某某為獲取不法利益,冒充他人身份以提供配資保證金、高額融資利息為誘餌騙得他人期貨賬戶操作權;同時冒充他人身份開設期貨賬戶作為獲利賬戶,通過“對敲”的期貨交易方式將騙得他人的期貨賬戶內資金轉移至胡某某等人控制的期貨賬戶以此騙得他人資金。截至案發(fā),以對敲方式轉移資金造成被害人損失720余萬元,犯罪嫌疑人非法獲利550余萬元。
雖然此類犯罪行為在全國范圍內時有發(fā)生,但在上海市尚屬首例。犯罪分子多在異地通過互聯網實施對敲行為,盈利后從出金到取款的速度極快,偵破難度較高,且極易引起投資人對期貨市場交易監(jiān)管的質疑,社會危害極大。
大連商品交易所監(jiān)察部總監(jiān)助理汪紅梅在接受采訪時表示:“目前大商所新監(jiān)察系統(tǒng)能夠有效發(fā)現對敲等違規(guī)交易行為。一般情況下,交易所發(fā)現異常交易情況后,會迅即與涉案期貨公司及客戶進行交易確認,確認系涉嫌通過對敲轉移資金的行為即會第一時間向證監(jiān)會報告,并敦促期貨公司和客戶盡快向公安機關報案?!?/p>
【案例分析】
利用期貨市場洗錢的技術含量比較高,隱蔽性更強。實踐中,洗錢分子通過期貨市場洗錢手法:
第一,資金賬戶過渡。洗錢分子將黑錢轉入期貨賬戶,但不進行或很少進行期貨交易,而是利用期貨資金賬戶過渡非法資金。過一段時間后,再將黑錢出金,這樣就能達到資金來源于期貨交易的假象。這種期貨洗錢的方法比較簡單、直接??梢山灰滋卣魅缦拢航灰踪~戶基本閑置,資金賬戶流量較大。
第二,單一合約雙向操作。洗錢分子將黑錢轉入期貨賬戶后,以同一期貨合約為標的,頻繁進行大致相同價位的雙向操作然后轉出資金。雖然會造成一定的損失(傭金),但能達到資金來源于期貨交易的假象。這種期貨洗錢手法的可疑交易特征如下:客戶不以盈利為目的,頻繁非理性交易。賬戶在某一價格開倉后,迅速以大致相同價格平倉。
第三,正常交易后出金。洗錢分子將非法資金轉入期貨市場后,進行正常交易,經過較長時間潛伏后轉出資金。這種手法非常隱蔽,從期貨交易本身幾乎無法識別,使用這種洗錢手法的洗錢分子往往有較長的期貨炒作歷史,比較熟悉期貨市場,因而可以更深地隱藏非法所得。實踐應關注:異地開戶。期貨投資是比較大的個人金融活動,一般情況下客戶都會選擇在本地期貨公司開戶,持異地身份證開戶或到異地開戶與一般客戶的偏好不符。特殊身份或行業(yè)。開戶人均有特殊身份,如公務員、單位會計等能夠掌握銀行票據的人員;或者所屬單位屬于能夠提供、服務的性質,該行業(yè)往往有銀行票據結算習慣。得到現金能快速投入期貨賬戶操作。客戶有炒期貨歷史。一般沒有炒作期貨經驗的洗錢分子,不會輕易選擇期貨洗錢。這時就需要跟其以往的交易習慣比較,如果客戶平時交易規(guī)模不大,突然出現大宗交易,或者資金流量與客戶不符,這時就要引起關注。
第四,對敲。對敲交易的交易雙方按事先約定好的時間、價格和方式進行的互為對手的期貨交易,是期貨市場上典型的違規(guī)行為。以下幾個識別點請關注:關聯賬戶。關聯賬戶存在同一個控制的可能,同時控制多個賬戶是對敲的前提。實踐中,重點關注具有相同開戶特征的賬戶。如是個人客戶,看看住所地、工作單位、籍貫、聯系方式等是否相同或相關聯;如是單位客戶,則看看法定代表人、經營范圍、地址、聯系方式等是否相同或相關聯。關聯交易。關聯賬戶除了從開戶資料判斷外,更重要的是看交易是否有關聯。賬戶之間的成交量(特別是輕倉合約成交量)遠高于其他賬戶之間的成交量;交易量突然放大且集中出現在個別賬戶。輕倉合約交易數量偏大。洗錢分子選擇對敲,嘴忌諱的就是被不相干的客戶干擾,熱門合約很難選擇合適價位,他們往往選擇交易清淡、交易量少、持倉量少的輕倉合約作為對敲標的。賬戶非理性交易過多。如賬戶盈利超常,即長期連續(xù)盈利或長期連續(xù)虧損;賬戶合約的成交價格異常,明顯偏離于市場預期;賬戶建倉后,無心持有,迅速平倉等。